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973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,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
在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之前,这些思想就作为黄老道家的理论一直在流传和发展,邹衍接受了这些思想,把它们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,使之成为阴阳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其中较早的是朱震所收的周子《太极图》。他认为,隋唐与宋不相接,方士画于前,儒臣进于后,不相谋也。
《太极图》运用了汉人所使用的阴阳、五行等易象,故当属象数易中的象学。(《周易正义》卷七)周子吸收了前人的成果,尤其是吸收了道家思想,以无极而太极而释之。四象、八卦具而未动,谓之太极,太极也者,天地之大本耶,天地分太极,万物分天地,人资天地真无一气之中以生成长养。洞宾后与图南同隐华山,因此授陈。按照他的解说,此图其义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。
[③]笔者赞同这个观点,其理由补充如下: 其一,隋唐时已有了以图解《易》之作。其三,《太极先天图》前之《唐明皇御制序》明言:凡修短福祸增减,是以图立形仪。自《周官》《左传》出于山崖屋壁,跻于经传之列,其制度、礼义,与两汉今文经学所载,不免诸多差异,故有许慎《五经异义》之作,专述今古文经说异义。
而刑余之人,则排除在共同生活之外。其不朝者朝罢朝,五年再朝,似如此制,礼典不可得而详。在古今对照中,古即是价值。《士冠经》曰:天子之元子犹士也。
26郑玄注,孔颖达疏:《礼记正义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台北:艺文印书馆,2007年,第125页。正如孔疏所云:以《周礼》墨者使守门,故知不使刑人守门,谓夏殷时也。
其原因在于,郑玄据《周礼》《礼记》、纬书诸说,建立了一个天子妃嫔的演变过程,而《昏义》言后立六官之数,恰好合于周制。进入 陈壁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郑玄 古今 。4皮锡瑞:《郑志疏证》,吴仰湘编:《皮锡瑞全集》(3),中华书局,2015年,第394页。《论语》《孟子》之言古今者,基本上都是把古理解为价值。
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,合十二人。《周礼·大行人》以九仪辨诸侯之命,等诸臣之爵,以同邦国之礼,而待其宾客。《公羊传》之言古,几乎全部都是价值而非历史,如桓三年传云:古者不盟,结言而退。并且,杜预以此制为标准,注解其他经文。
22 郑注从肉刑无妨于关、门之守的角度,为刑人有关、门之守做辩护。《论语·里仁》:子曰: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之不逮也。
唐虞之礼,五载一巡守。而对郑玄而言,《周礼》经文本身的完整性不容置疑,世相朝与《左传》五年再相朝的矛盾,本身完全不可调和,《左传》所云古之制,既不能说《左传》之言违经不正,便必须做出相应的解释。
《左传》庄十九年传云:初,鬻拳强谏楚子,楚子弗从,临之以兵,惧而从之。天子立六官,三公、九卿、二十七大夫、八十一元士,以听天下之外治,以明章天下之男教,故外和而国治。15 郑君据《檀弓》之文,而知周之士为爵,而无谥,要到鲁庄公之后,士才有谥。至舜不告而取,不立正妃,但三而已,谓之三夫人。但是,对这一古之制,杜预的理解,是把古视为一种价值,因此,曹伯五年再相朝,合于礼。也就是说,经文的解释是最终的目的,历史差别只是解释的手段。
8郑玄也只能说似如此制,礼典不可得而详,因为经典中根本没有对这一礼制的详细记载。而《周礼》太宰之职,以九赋敛财贿:一曰邦中之赋,二曰四郊之赋,三曰邦甸之赋,四曰家削之赋,五曰邦县之赋,六曰邦都之赋,七曰关巿之赋,八曰山泽之赋,九曰弊余之赋。
何休注:刑人不自赖,而用作阍,由之出入,卒为所杀,故以为戒。《春秋说》云天子取十二,即夏制也。
其具体内容,包括两种对古代的描述,一是对古的理解,一是对尧舜三代的认识。《仪礼》定于孔子,《礼记》出自孔门后学,故其言古今,从字面来看,有两种可能的理解方式,一是时间上的古今,客观表达古代生无爵者死无谥,现在即便生无爵者死也有谥。
27而此数,与《昏义》所述正合,因此,郑玄以《昏义》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为周制,而不考虑此处是古者。18房玄龄:《晋书》,中华书局,1974年,第1745页。20郑玄注,孔颖达疏:《礼记正义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台北:艺文印书馆,2007年,第55、837、837、224、246页。……谓之神农何?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,至于神农,人民众多,禽兽不足。
20 郑注引孟子所云三代税制,夏代一家耕作五十亩而贡五亩,殷代一家得七十亩而助七亩,周代一家得百亩而彻十亩,其实都是什一而税。宣十五年传云:古者什一而藉。
《晋书·王导传》概括生有爵,死当有谥这一政治原则在汉晋之间的情况,有云:自汉魏已来,赐谥多由封爵,虽位通德重,先无爵者,例不加谥。这对郑玄,固然只是纯粹地注解经文,以弥合异义,而对经学本身,则是经书内部出现了古今制度的差别。
与此相似者有《王制》,其文并郑注云: 《王制》:是故公家不畜刑人,大夫弗养,士遇之涂,弗与言也。也就是说,当把《尧典》从普遍性的圣人之法,还归于尧之法,把《禹贡》从普遍性的天下地理,还归于禹之法,把大小《雅》《周颂》从普遍性的诗歌,还归于周之法,即便仅仅将经文视为文本,整个经学体系所呈现出来的,主要便是从尧舜到孔子的多种圣人之法。
古之愚也直,今之愚也诈而已矣。《论语》中有古今对照者,更为明显。25郑玄注,贾公彦疏:《周礼注疏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台北:艺文印书馆,2007年,第30~31、31页。主前者,则经书之言历代圣王,皆虚其人,皆是孔子托古改制,故孔子为作《春秋》之素王,经学是一套未曾实行的理论。
杜预尊重《左传》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的完整性,而郑玄则把《左传》中这句话的解释放到以《周礼》为本的整个经学系统之中。14士之有爵,经文可证者甚多,如《周礼·掌客》云:群介、行人、宰史,以其爵等为之牢礼之陈数。
12杜佑:《通典》,中华书局,2017年,第2707、2708页。24而《王制》此文说藉而不税,与《周礼》周公之制不同,而与殷代之法相同,孔疏云:云‘古者谓殷时者,以《春秋》宣十五年云‘穀出不过藉,藉谓借民力也。
古者臣有大丧,则君三年不呼其门。助官治田,与殷七十而助相当,故云古谓殷时。
发表评论